这两天,阿里巴巴以4.335亿美元和解一桩在美集体诉讼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。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观察者,我认为这件事值得深入探讨。
记得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时,我正在美国出差。亲眼目睹纽约时代广场上马云的笑脸,内心充满自豪。但谁能想到,短短几年后,中概股企业在美股市场的处境会如此艰难。
这次和解金额约合30多亿人民币,对阿里来说并非小数目。有意思的是,网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,说什么"阿里外逃""转移资产"。作为过去20年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亲历者,我不得不说,这种解读实在令人哭笑不得。
回顾过去两年,阿里确实经历了不少波折。从反垄断调查到整改,前后缴纳了近300亿元罚款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8月国家已经明确肯定了阿里的整改成果。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和一位互联网行业老友的对话,他说:"现在的互联网环境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,但变化未必都是坏事。"
最近这两年,中国电商领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。还记得去年"双11",我发现淘宝已经能直接跳转到B站、小红书。今年更是看到京东物流和菜鸟的互通。这种变化,在五年前恐怕很难想象。
说起来,前两天我刚和一位做光伏行业的朋友聊天。他提到现在光伏行业竞争异常激烈,产品价格一降再降,不少企业开始裁员。电商行业何尝不是如此?一味比拼低价,最终受伤的可能是整个行业。
记得去年我采访过一位做家居用品的老板。他说现在最头疼的就是低价竞争,明明开发了不错的新产品,可能一上架就被低价货搅得天翻地覆。这种情况下,谈什么创新研发?
其实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道路上,不可能一帆风顺。前几天我在深圳机场,看到一架满载货物的货机起飞。不知为什么,突然想到20年前第一次去深圳,那时的深圳还远没有今天这般国际范儿。
放眼全球,像华为、阿里、宁德时代这样的中国企业,都在各自领域占据重要位置。但我们也要看到,国际市场的竞争远比想象中残酷。就拿这次阿里的和解来说,与其在诉讼中耗费时间精力,不如尽快解决后顾之忧,专注发展才是正道。
最近经常听到"内循环"这个词,但在我看来,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脚步不会因此停下。只是这条路上,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智慧,既要团结协作也要保持创新。毕竟,真正的竞争对手在全球市场,而不是国内同行。
想起前几天在一个企业家论坛上,有位企业家说:"做企业就像带娃,需要耐心也需要智慧,既不能溺爱也不能太过严厉。"这话虽然朴实,但很有道理。对待企业发展,也应该持这样的态度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